2010年春节过后,故宫博物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社会科学院、青海社会科学院、燕山石化、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以及第四军医大护理士官系图书馆、航天三院及10个分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更换率先完成。
通过图书馆管理系统更换的完成,不但提高了图书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更方便了广大读者阅读。使图书馆馆藏资源更为完善、结构布局更为合理、设备更为齐全、更为先进。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是以清代皇室藏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文物博物馆专业性图书馆。抗日战争时作为"古物南迁"的善本、珍本图书有1334箱总计157602册又693页,其后被运至台湾。1949年以后,不断购进和接受私人捐赠图书,现有藏书50余万册。古籍图书有清内府刻本(殿本)、抄本、明、清坊刻、家刻本等珍贵版本。内容以史志、天算、金石、书画、佛经和历代诸家文集为主。除大量汉文书籍外,还有一批满、蒙、藏、回文书籍。其藏书是中国现存古籍图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97年起,为了适应故宫博物院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院内组织机构又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原先分置的保管、陈列和研究三个部门进行改组,成立了古器物部、古书画部、宫廷部和展览宣教部。新组建了资料信息中心,专司推进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工作。陆续投入资金,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开通了故宫院内的计算机光纤网络系统和各类管理用数据库,又利用联通世界的国际互联网建立了故宫博物院的网站。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这个网站将使远在异地的人们也可通过互联网畅游这座神秘的宫殿,一窥故宫雄奇瑰丽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文物收藏。建立一个全新意义上的数字故宫已不再是梦想。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是以西藏和其它藏区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于1986年5月20日在北京成立。中心成立的同时,即设立了图书资料室,图书馆就是在图书资料室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基本任务是:围绕中心的科研工作和重大课题及时收集、整理并利用各种载体文献资料,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科研辅助机构。2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图书馆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较大的提高,馆藏文献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现代化设施逐步得到了应用,人员素质和工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了保障,利用图书馆的优势为科研人员进一步加强藏学各领域研究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随着网络科技不断发展,图书资料馆现代化建设迈进了信息化时代的前沿。通过引进我们金盘鹏图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包括图书采访、编目、典藏管理、流通管理、公共数据查询、期刊管理、阅览室、系统控制、资源管理、情报检索等,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将中文馆藏图书全部按机读目录格式进行了著录,将藏文图书目录以拉丁字母转写方式,录入计算机,建立了藏文图书机读目录,完成了除藏文古籍外的全部图书通过计算机检索。随着中心网站的开通,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中心网站,科研人员随时能了解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检索所需文献资料,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文献资料的检索效率。流通组以多种形式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种咨询问题,并提供多种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咨询服务。编目组根据分析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将具有共性的书刊文献资料篇目和课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推荐给课题组及读者。藏文古籍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自创一套藏文古籍编目方案,在使用的同时正在逐步完善这套系统。网络环境使图书馆向信息服务、向多元化、多功能双向互动式传递模式扩展,实现数字化图书馆不再只是梦想。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于1978年10月建立,原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当时实行图书资料情报一体化体制,下设图书组、期刊组、国内情报资料组(1986年12月成立情报研究所,该组撤销)、国外情报资料组(1982年7月成立城市研究室,该组撤销)1986年7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改名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随改为现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的专业图书馆,从1978年10月建馆以来,从无到有,逐年发展起来,现有馆藏书刊资料35万册。其中馆藏图书16.5万册、占馆总数66%(中文普通图书13万册、港台图书1.5万册、古籍线装书1万册、外文图书1万册)。馆藏报刊资料1870种,18.5万册,占馆藏总34%(中文报刊1500种15.2万册、外文报刊170种0.3万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01种2.5万册,报刊合订本98种0.5万册)1996年订阅现报刊763种,其中中文现刊600种,报纸60种,港台、外文刊12种,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99种。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高校图书馆。佳木斯大学图书馆在佳木斯大学的正确领导下和强有力的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建设,已成为全省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结构布局合理、设备齐全先进的现代化的开发式多功能图书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最大的文献信息服务和保障中心。图书馆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育人,面向教学科研,优质高效服务"的办馆宗旨,不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拓宽服务领域,科学管理,为佳木斯大学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为三江地区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传承文明服务。实现了与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联合协作。在信息网络建设、人力资源配置上已跻身省属高校图书馆的前列。在发展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同时,实施了科学的管理,健全了馆藏资源保障体系。服务功能完善,资源配置合理,极大的满足了教学科研的需要。
图书馆现为CNKI国家一级检索站及超星数字图书馆一级检索站,2000年图书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CALIS的共享用户,引进国内最先进的TPI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构建了数字化建设平台,实现了数字资源的流程化管理及信息资源的网络服务。图书馆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和情报咨询服务的同时,正在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和虚拟图书馆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起步于1997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现已初具规模,正向着数字化图书馆靠近。1997年学校投入13万元建立图书馆局域网,同时引进图书馆管理软件,2001年学校又投入70万元建立了电子阅览室,设有60台微机。读者可进行数据库检索,电子图书文献阅览、网上漫游,电子阅览室的建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每天上座率达95%以上。为了进一步满足读者的需求,2003年学校又投资120万元建设第二个电子阅览室,购置微机 102台。2005年至2007年,电子阅览室共接待读者435757人次。电子阅览室还为图书馆文献学教研室提供学生利用电脑检索实习,近三年共接待 4000名学生,举办各类讲座7次。
现在图书馆已拥有6台服务器,2台磁盘阵列,209台微机,形成了图书馆局域网、校园网互通。从图书文献采购分类编目到图书文献流通阅览;从读者管理到借阅统计分析;从书目检索到图书催还,图书馆已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电脑代替了传统的卡片式目录检索,读者可在电脑上检索到图书馆的全部图书文献资料,也可检索到图书馆近期所购的新书,也可以了解读者本人当前的借阅情况,归还图书时间,图书借阅情况,达到了高效、准确、省时、省力的目的,享受到了资源共享的乐趣。
2009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拟建成22000平方米新馆大楼,新馆布局与使用,突破传统的观念与思维,解放思想,力求创新。体现以"以人为本"为主开放式的办馆思想,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彻底改变过去的传统借阅服务模式,建成为网络化、无隔断,形成藏、借、阅一体的全面开放的现代化图书馆,充分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服务宗旨。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高校图书馆,是全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担负着为学校教学、科研与医疗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责,并负责学校读者的信息教育。该馆始建于1959年6月,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已藏有纸质文献6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30万册。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兼收本校各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所需相关学科文献的藏书体系。开展外借、阅览、咨询、检索、情报资料编撰与复印等服务,并担任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与成人教育学生的文献检索、中医文献学教学及有关科研任务。
网络图书馆致力于开拓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冲破物理围墙的限制,着力构建一个分布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贮存于一个平台、以网络化方式互相连接,提供即时利用,具有印刷型文献馆际互借、电子文献网上阅览与下载及在线采购、联合编目等功能,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图书馆现代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已跨入全国中医高校图书馆先进行列,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中医药科技信息工作先进集体" 称号。
华东交通大学图书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赣江之滨,是一座正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图书馆。图书馆成立于1978年1月8日。1986年,独立馆舍建成,建筑面积7414平方米。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2001年学校决定在原图书馆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建筑面积增加到17699平方米。南昌铁路机械学校并入后,现南北校区图书馆面积为24170平方米。其中包括两个多功能报告厅,16个大小阅览室,普通阅览席位达3663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席位212个。截止到2009年8月,本馆收藏中文印刷型文献172.98万册,外文印刷型文献4.33万册,非印刷型文献173045.76GB。订各类中外文期刊7803种:其中中文期刊5300种,外文期刊2503种。为了培养国防生和北区学生学习的需要,学校新增了军事阅览室1个;北区新增阅览室和自习室4个,计划建立电子阅览室1个,席位150座。现有工作人员82名,全馆实行馆长负责制,下设流通部、阅览部、文献采编部、信息技术部、参考咨询部、北区借阅部、办公室和教材科等八个部门。图书馆积极推进现代化办馆模式,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引进了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的数据库并加强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馆内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5个。
总之,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更换给故宫博物院及各大院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给管理者提供了更为人性化,更为方便的管理途径,又为广大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的查阅和服务。